创写影视作品,AI编剧仍是“助手”级别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1 12:46:00    

近年来,AI(人工智能)在多个领域展现出强大的功能,从绘画、音乐到文学创作,AI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影视行业,AI是否能写出优秀的剧本,能否真正替代人类编剧?就此话题,记者对业内一些资深编剧进行采访。他们在使用AI进行创作后一致认为,AI在剧本创作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但编剧工作因高度依赖于创意、情感深度以及丰富的人类经验,使得AI编剧目前仍难以企及人类编剧在创造力、情感洞察力以及文化理解上的高度。因此,使用AI编剧不是威胁,而是一种新的辅助工具。

曾为《叛逆者》《繁花》等热播剧编写剧本的秦雯很早便尝试用AI辅助剧本创作,在谈到创作感受时,她总结出了AI写剧本的三个优点和四个缺点。她表示:“它的优势首先在于快捷,拥有快速处理大量数据信息的能力;其次是整合信息的能力很强,可以将人物关系、时代背景、主题隐喻等组织起来,具有连贯逻辑;最后一点就是它能规避人类的惯性思维,在创意方面表现突出,具有提出新观点、开拓新方向的能力。”这些优势无疑为剧本创作铺设了宽广的道路,譬如当AI助力于《繁花》的创作时,它不仅能搜罗到1993年上海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背景资料,如风靡一时的音乐、电影、时尚潮流等,还能精准提供背景参考,极大缩减了人力与时间的投入,显著提升了创作效率。

在缺点方面,秦雯用“缝合拼接”四个字作总结,认为AI编剧目前还难以超越人类。她说:“AI的缺点也很明显,因为它使用的搜集整理方式决定了其作品缺乏深度的情感理解和原创性;过于依赖现有模板和常见元素,受限于训练数据中提供的常见模式;容易忽略文化和历史背景的细微差别;它虽能运用隐喻表达主题,但手法显得颇为生硬、机械。因为AI主要是在抓取数据而缺少思考鉴别能力,所以有些‘缝合’是不准确的,如果涉及背景和历史层面的问题,必须由专业人士来修订。譬如,我曾尝试用DeepSeek(深度求索)描绘阿宝与汪小姐自1994年分别后,于2000年重逢的场景与对话,结果它竟从《好久不见》的剧本中取材,稍作调整便作为答复。此外,它还逐渐形成了自己的‘AI风格’,过分堆砌细节,看似滔滔不绝,实则人物间的情感纽带并未在言辞间得到真正的交织。”

在世界范围内,由AI自行生成剧本已有先例,但效果不佳。几年前,一部名为《阳春》的AI短片在线首映,很多观众认为它不过是流水线作业下的产物,台词空洞无物,剧情更是荒诞不经,这些缺陷都是因内容“缝合拼接”而导致的。 对于AI编写剧本的未来发展,编剧张永琛表示:“AI具备快速生成大量内容以及超强数据分析能力的优势,然而,其缺乏‘人情味’的短板目前仍难以克服。因此,AI现在担任了‘编剧助手’的角色,成为编剧行业的标配工具。在接受指令后,AI负责初稿生成、结构优化,人类编剧专注于情感表达和艺术升华,共同完成剧本创作。对于编剧行业来说,AI是一个聪明能干的助手,编剧们可以借助AI提高效率。未来,AI或许能写出合格的剧本,但真正打动人心的故事,永远需要凝聚人类的情感与智慧。”

(天津日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