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评丨搓衣板式减速带被吐槽“反人类”,先别急着“拍砖”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5 19:20:00    

合理质疑是智慧之始,希望人们在参与公共讨论时,跳出情绪化的“拍砖”陷阱

近日,据广东台触电新闻报道,有网友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反映,深圳市龙岗区大运AI小镇绿道被铺设了密密麻麻的减速带,好比“搓衣板”。网友发布的内容显示,在这条绿道上,每间隔一小段距离就铺设有一条减速带。数十米的距离内,减速带的数量预估有近百条。

对此,不少网友在相关评论区内吐槽,表示减速带密集得如同“搓衣板”,认为设计“反人类”。还有网友笑称,在此骑行能“震碎结石”。

↑图据广东台触电新闻

调侃归调侃,“反人类”的标签却显得扎眼。对此,龙岗区横岗街道办事处与相关部门现场核查后,就相关情况进行了通报。此次市民反映问题所涉区域位于绿道支线,经勘测,其自然坡度已超过《深圳市绿道建设规范》中自行车道纵坡坡度≤2.5%的标准。该路段最大坡度达15度(坡度比27%),远超深圳地方标准。此路段最终按照步行道标准进行建设,并明确禁止自行车骑行。针对雨天湿滑隐患,经专业评估,加装了防滑条,非传统减速带。因初期管理疏漏,个别骑行人员误入步行道,将强化值守、巡查、劝导,完善标识标牌。

原本就不是骑行的道路,设置防滑条不是为扰民,而是保障大家的出行安全。围观者如果一开始就想当然地急于拍砖吐槽贴标签,未免草率了些。试想,若每项设施稍有不适,就称为“反人类”,城市管理者何以从容改进?

吐槽是权利,贴标签是宣泄。理性建言,才能化戾气为动力。绿道风波中,有人幽默点出体验之失,值得倾听,但不必急于贴标签。公共设施的完善,需全民共谋。一些急于贴标签的行为,折射出个别人参与公共讨论时的思维盲区。不能让“拍砖”成为条件反射,将情绪取代思考,那样看似在维护公共利益,实则会消解社会信任。

面对“搓衣板式减速带”风波,当地的应对,其实令人眼前一亮。官方行动较快,现场核查、澄清设计、公布数据、完善管理,能够让人信服。主动承认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用详细的解释和有说服力的勘测数据回应网友质疑,对于提升市民体验的改善承诺,也是建立公众信任的关键一步。

一些公共设施并非完美无瑕,公众、网友有监督的权利。但是,可以质疑和建议,更要理性思考,不要动辄贴标签、急于定性。吐槽若化作客观建言,城市何愁不美?

合理质疑是智慧之始,希望人们在参与公共讨论时,跳出情绪化的“拍砖”陷阱,在理性与善意的土壤中,让公共讨论开出建设之花。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邱延波

编辑 赵瑜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