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时节,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以下简称“经济区”)小碧乡马寨村,村“两委”干部带领数十位村民,忙着在撂荒地上种植黑皮花生。
马寨村“两委”干部带领村民在撂荒地上种植黑皮花生。
“早在去年,我们就试种了10亩黑皮花生,发现其亩产量和收益都远超预期后,今年经村委会集体商议,决定在撂荒地上规模化种植100亩黑皮花生。”马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先凤说。
这个花生基地是马寨村在通过土地入股、引入社会资本的方式种植天麻以及800亩黄金奶白茶的基础上,探索发展的又一个农业产业项目。
2015年,经济区小碧乡马寨村等15个行政村实施整村搬迁,不少征而未用的土地,随着村民的搬离变成了闲置土地。为盘活这些闲置土地,近年来,马寨村“两委”干部在经济区以及小碧乡的引领下,带领村民深入田间地头,对撂荒地展开全面清理,精心制订复耕复种计划,不断发展农业产业项目,让曾经杂草和灌木丛生、堆满建筑垃圾的一块块撂荒地,重新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规模化的农业产业发展,让马寨村村民不断得到实惠,仅茶叶和天麻产业,就已为当地村民增加上万人次的用工需求,带来逾百万元的收益,也增加了村民复耕复种的积极性。
马寨村的农业产业发展,得到了经济区以及小碧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扶持,政府相关部门不仅为村里提供技术支持,还协助村里制定了详细发展规划。
“看到村里把这些撂荒地重新利用起来,作为当地村民,我们打心眼里高兴,村里有了产业,以后还能发展旅游,乡亲们的日子将越来越有奔头。”一位村民感慨地说。
“农业既靠天也靠人,想要农业发展得好,基础设施配备必不可少。”提起未来的打算,王先凤满怀信心地说,考虑到农业产业发展离不开水源,目前村委会已联系供电局,准备搭建专用供电设施,为产业基地后续稳定供水,确保农业产业的稳定发展,让撂荒地变成充满希望的田野。
王先凤表示,种植奶白茶和花生只是第一步,马寨村后续还将引入更多适合本地种植的经济作物,构建多元化的农业产业格局。同时依托这些产业,大力发展农文旅融合项目,吸引游客前来马寨村体验乡村生活,带动村民不断增收致富。
罗丽琴 记者 杨源 罗凤琴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