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笋再次成为关注对象!医生提醒:吃竹笋时,要多注意这4点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8 09:29:00    

在宁静的老城区,王大妈家的生活一直过得平淡又温馨。王大妈的老伴患有高血脂,为了老伴的健康,王大妈在一日三餐上可花了不少心思,每天的饭菜都以蔬菜为主。王大妈挑选蔬菜有个习惯,专爱买应季的。寒冬时节,市场上的白菜水灵灵的,价格实惠又耐储存,王大妈就变着法儿地用白菜做菜,醋溜白菜、白菜炖豆腐,每一道都做得有滋有味。到了夏天,黄瓜成了餐桌上的常客,拍黄瓜、黄瓜炒蛋,清爽可口,给炎热的夏日带来一丝凉意。

这天,王大妈像往常一样去集市买菜。集市上热闹非凡,各种新鲜的蔬菜水果摆满了摊位,叫卖声此起彼伏。王大妈正一家家摊位逛着,突然,她的目光被一个摊位上的东西吸引住了。只见一个个粗壮的竹笋整齐地码放在那里,鲜嫩的外皮透着生机。王大妈心想,自己还从没做过竹笋呢,正好趁这个机会尝个鲜。于是,她挑了几根个头饱满的竹笋,满心欢喜地回了家。

一进家门,王大妈就迫不及待地开始处理竹笋。她仔细地把竹笋清洗干净,拿起刀熟练地切成薄片,准备下锅炒。就在她点火倒油的时候,老伴走进了厨房。老伴一看王大妈的架势,连忙喊道:“等等,你知道这竹笋咋吃吗?” 王大妈一脸疑惑,心想吃个竹笋能有啥讲究,不就是炒一炒嘛。可老伴那认真的样子,让她不禁停下了手中的动作。

吃竹笋,这 4 点一定要注意

说到竹笋,很多人脑海中首先浮现的,大概是国宝大熊猫抱着竹笋大快朵颐的可爱模样。大熊猫吃得那么香,让不少人对竹笋也充满了好奇,想尝尝这美味。可大家不知道,竹笋要是吃不对,对健康可能会有不良影响。

1. 烹饪前先焯水

有些朋友像王大妈一样,没做过竹笋,以为清理干净、切片后就能直接下锅炒。其实这样做可不对。竹笋里含有大量草酸,要是不处理,直接吃进肚子,肠胃可就遭罪了。正确的做法是,在烹饪竹笋前,先把它丢进烧开的水里煮一会儿,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焯水。经过焯水,竹笋里的草酸含量能大大降低,而且口感也会更好,吃起来不会有那种涩涩的感觉。焯过水的竹笋片,其实直接就能吃,调上一份自己喜欢的蘸料,咬上一口,鲜嫩多汁,味道别提多棒了。

2. 搭配易消化食物

吃竹笋对身体有个好处,能促进肠胃蠕动,对控制体重很有帮助。这是因为竹笋里有很多粗纤维,这些纤维不太容易被消化,在肠道里 “走一趟”,能刺激肠胃工作。不过,正因为如此,当我们主菜有竹笋时,最好搭配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比如说,主食就别选全谷物或者薯类了,换成馒头、米饭这类容易消化的,这样肠胃负担会小一些。

3. 食用要适量

竹笋口感爽脆,嚼劲十足,很多人一吃就停不下来。可千万别贪吃,每天吃竹笋最好别超过 100 克。前面提到过,竹笋里膳食纤维和草酸含量高,要是吃太多,这两种物质会刺激胃部,严重的可能引发胃溃疡等胃病。有人可能会说,我做之前都焯水了,草酸应该没多少了吧。确实,焯水能去掉一部分草酸,但不可能完全清除。所以,适量食用才安全,要是大量吃,体内的草酸就会越积越多,带来大麻烦。

4. 警惕过敏反应

大多数人吃竹笋没问题,还觉得是一种享受。但有一小部分人,吃完竹笋后可能会过敏。有的人会呼吸急促,感觉喘不上气,这可就危险了。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得赶紧去医院,别耽误,避免引发更严重的后果。而且,得把竹笋列为自己的 “过敏黑名单”,以后可别再不小心吃到了。

挑选竹笋有窍门

对于很多人来说,竹笋还是个不太常见的食材,虽然想尝尝鲜,可不知道怎么挑才能选到好的。别担心,掌握这几个方法,保准能让你每次都买到优质竹笋。

挖笋:选出土 5 厘米以上的

有些朋友住在竹林附近,想吃竹笋自己去挖就行。挖笋可有讲究,尽量选出土超过 5 厘米的。那些还没出土的竹笋,亚硝酸盐含量很高,吃了对身体危害大。出土 5 厘米以上的竹笋,亚硝酸盐含量就低多了,对人体影响小。不过也不是出土越多越好,超过 15 厘米的竹笋,口感可能就没那么好了。

鲜笋:挑白色笋肉的

更多时候,我们得去市场买竹笋。面对摊位上一堆堆的鲜笋,该怎么选呢?有个简单的办法,选笋肉是白色的。这种竹笋更新鲜,吃起来口感也更鲜嫩。在挑选的时候,还可以看看竹笋的外皮,要是外皮光滑、没有破损,那说明竹笋保存得不错。

包装笋:留意保质期与配料表

在超市买预包装的竹笋,要特别注意保质期。同时,仔细检查外包装袋有没有破损。还有一点很重要,一定要看配料表。要是配料里已经加了盐,那在做菜的时候,盐就要少放,不然容易摄入盐分过多,影响健康。

又到了竹笋大量上市的季节,大家都想尝尝这鲜美的食物。不过,吃竹笋的时候,这些注意事项可一定要牢记,关乎健康呢。挑选竹笋也有学问,用好这些方法,就能让你吃到既美味又健康的竹笋。

【本内容为故事类医疗健康科普文章,文中除了健康科普内容所出现的任何人名、地名、事件均为艺术加工,并非有意冒犯或贬低任何个人、团体或组织。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理性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