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新材料、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重点产业,本届人博会期间,省科技厅主办了4场专家交流和产才对接活动,汇聚科技人才智慧,畅通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渠道。
第十三届贵州省人才博览会子活动之一,“才聚黔城·智创未来”——人工智能点亮创新未来交流活动,昨天在贵州科学城举行。来自省内高校院所、人工智能领域开发端和应用端企业代表约100人参加本次活动。

交流会上,来自电子科技大学、中能坤域科技控股(浙江)有限公司等四位人工智能领域专家,围绕“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和创新探索进行经验分享,并为贵州人工智能发展建言献策。参会嘉宾围绕专家发言内容现场交流提问。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人工智能正在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着力做强做优数字经济,“十四五”以来,贵州共实施各类数字领域科研项目540余项,建设科技创新平台15个、省级科技创新人才团队17个。
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动力强劲。贵州数字经济增速连续9年位居全国前列,算力规模超64Eflops、智算占比95%以上,已成为全国智算资源最多、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哪吒2》、DeepSeek大模型等都使用了贵州算力。

“发展人工智能也好、机器人也好,最终取决于人才,我觉得贵州在这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面。”对于在人工智能发展浪潮下,贵州如何更好地把握机遇?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教授程洪给出建议,“我觉得核心是解决应用场景的问题。基础设施可以立足贵州,场景可以辐射全国,利用贵州已有的算力平台,可以在例如智能医疗、康复辅助、康养等方面先把产品做起来。”

今年初印发的《贵州省推动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明确了建设全国智算高地、保障高质量数据供给、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数据产业能级、激发改革创新活力五个重点任务。贵州将抓住算力、赋能、产业三个关键,按照“开放场景、赋能产业、培育生态”思路,加快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及产业应用,全力抢占智算、行业大模型培育、数据训练三个制高点,培育壮大人工智能新质生产力,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新动能。
记者: 王昱雯 邢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