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大选李在明“一枝独秀”:从工厂少年,到“总统”热门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1 00:03:00    


封面新闻记者 林梦晴

当地时间4月10日,韩国最大在野党共同民主党前党首李在明正式宣布参选韩国总统,此前他已辞去共同民主党党首职务。韩国总统大选将于6月3日提前举行。

随着尹锡悦下台,执政的国民力量党陷入群龙无首的局面,总统候选人阵营缺乏明显领军人物。反观共同民主党,李在明现一枝独秀之势,以34%的支持率遥遥领先。

从出身寒门的工厂少年,到总统选举热门人选,李在明以底层奋斗者的身份杀入政治。在强硬直率的施政风格下,聚光灯与掌声纷至沓来,但争议与质疑也相伴而生。在这场看似稳操胜券的大选中,李在明将面临怎样的危机与挑战?

韩国最大在野党共同民主党前党首李在明/图源央视新闻

01


执政党群龙无首,李在明一枝独秀

尹锡悦因擅自宣布戒严引发宪政危机,于4月4日被弹劾下台,韩国将在60天内举行提前总统大选。这一剧变使韩国政坛格局向在野党倾斜。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朝鲜半岛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权小星分析,目前执政的国民力量党陷入群龙无首的局面,总统候选人阵营缺乏明显领军人物,支持度普遍不高。待定的选举方式也将引起结果的变数,民调、党员投票等不同方式将产生不同的总统候选人。

相形之下,在野党一方呈现出李在明的一枝独秀之势。“从党内看,现在不是民主党的李在明,而是李在明的民主党。”权小星估算,在180多人的共同民主党中,至少有140名被分为“亲李在明派”。李在明二审时,有50名议员在庭外等待,足见李在明在党内的掌控力。

4月初的盖洛普民调显示,李在明支持率为34%,而排名第二的国民力量党阵营候选人、前劳动部长金文洙仅有9%的支持率。两位数的差距使李在明成为总统选举的最热门人选。他曾在2022年总统大选中以不到1%的劣势败给尹锡悦。

4月10日,李在明发表竞选视频,宣布正式参选韩国总统。镜头前,他一反“斗士”形象,姿态温和,“我将通过新愿景构建‘真正的大韩民国’。”

02


出身农村的底层奋斗者:

从工厂少年到总统热门人选


李在明并非典型的韩国政客。

他出身农村,初中毕业便进工厂打工,17岁工伤致残,靠自学考入中央大学,成为一名人权律师。与许多出身财阀、名门大学或总统家族的韩国政客不同,李在明以底层奋斗者的身份杀入政治。

在高度等级化、教育精英主导的韩国社会,李在明的“草根”身份天然与韩国底层民众形成连接。其政治主张多聚焦于收入再分配、住房公平、基本收入和福利扩张,吸引了众多中下层选民力量,也由此打造了政治上升通道的基石。

自2010年执政以来,李在明都以“左翼斗士”形象示人,以敢言和强势著称。

在任城南市市长的八年内,他清还7000亿韩元的市政债务,推动教育和育儿免费政策,试图建立“全民福利模范城市”。2016年,面对中央政府阻止地方福利扩张,他走上首尔街头绝食抗议,成为韩国首位公开示威的在任市长。在朴槿惠“亲信干政”事件中,他猛烈抨击朴槿惠及其亲信崔顺实的腐败行为,成为韩国政界第一个公开要求朴槿惠下台的人。

“汽水市长”“韩国特朗普”“斗鸡”……李在明因强硬直率的施政风格被贴上种种标签,也收获了青年族群为主的支持者基本盘。

但与巨大支持相伴的,是围绕李在明层出不穷的争议和质疑。权小星指出,从政以来,李在明多次陷入司法纠纷,违反《公职选举法》案、挪用公款案等等司法指控仍处于悬而未决的状态。其司法进展将很大程度上影响大选格局。

“在中间选民中,李在明的形象也颇具争议。”权小星表示,一些温和保守派和中间选民对他的激进色彩存有疑虑。部分批评者指其政策有民粹倾向,财政持续性存疑,部分行政手段涉嫌过度干预。

“目前约30%的中间选民尚未决定投票意向,若他们全部或大部分转向其他候选人,李在明可能会失去优势。”权小星说,在这场总统大选中,李在明也并非稳操胜券。

03


大选之外的修宪呼声:

利益胶着,举步维艰


筹备大选之外,李在明还需应对日益强烈的修宪呼声。

4月6日,韩国国会议长禹元植召开紧急记者会时表示,“建议在本次总统选举日同时举行修宪公投”“最困难的权力结构调整必须抓住这次机会完成”。

韩国现行总统选举制度以1987年版宪法为基础,采用总统直选制和单一任期5年制。但随着社会现实复杂化、时代更迭等种种因素,该宪法被屡屡诟病。

1987年,关于民政党党首卢泰愚发布“接受总统直选制”的中央日报页面/图源韩国《中央日报》

韩国《中央日报》社论分析,1987年现行宪法最大问题在于其设置的赢家通吃权力结构。上届大选中,候选人尹锡悦仅以48.6%得票率当选,却独揽了100%的政府权力。投票给李在明候选人的47.8%的民意彻底被排除在国政权力之外。这种系统性疏远半数选民的结构,必然导致政治社会矛盾激化,使对话妥协无处立足。久而久之,总统沦为跛脚鸭的境地,这是韩国再熟悉不过的剧本。

“必须有人来做终结‘87体制’的脏活。”国民力量党前党首韩东勋曾公开批评,1987年版现行宪法建立在政治势力自我克制的假设上,但这一默契已被打破:李在明领导的在野党多次启动弹劾(据称达29次),而尹锡悦动用非常戒严手段。“把这套失灵的旧制度彻底关闭,才能防止真正危险的人物上台,带来真正危险的政权。”根据盖洛普韩国的调查,54%的受访者支持修改总统制。

但在多方利益胶着下,修宪进程举步维艰。

以李在明为首的共同民主党质疑,执政阵营突然推进修宪是为转移尹锡悦“叛乱”的批判焦点,或者削弱民主党候选人当选后的总统权力。

“修宪很必要,但当前首要任务是终结(前总统尹锡悦)叛乱。”李在明主张,修宪与大选同步进行过于仓促,应择时而行。

他提出的折衷方案主要集中在写入“五一八”光州民主化运动精神、限定戒严条件等象征性改革上。而对真正关键的总统任期和权力结构问题,他则建议由各候选人“在竞选中向国民作出承诺”,待新政府成立后再推进。

韩媒评论称,这一立场的微妙之处在于,若李在明胜选成为总统,将拥有对修宪进程的主导权,或拖延或弱化原本可能削弱总统权力的修宪内容。而此种利害关系的纠葛,亦是修宪进程迟迟无法推进的关键。


点击封面新闻微信公众号

“封面头条”栏目

图片
编辑 唐维灿
责编 王 萌
审核 杨明荣

点亮,持续关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