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时期朝廷是会放假的,唐朝时期是3天,跟现在的我们是一样的,到了宋朝时期,假期更改为7天,古人在清明节期间除了祭祖外,还可以有一系列的习俗,比如踏青、蹴鞠、荡秋千,打马球、插柳的习俗。
今天跟大家一起在诗词里感受古人的清明节。
《清明》
唐朝·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首清明节的诗词是大家非常熟知的一首诗,每年的清明节都会被大家拿出来反复吟诵。这首清明节的诗作也有人认为不是杜牧所写,不管是不是杜牧的作品,都描绘了清明节期间行人的哀思以及对春天景象的描写,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鹊踏枝·清明》
五代·冯延巳
六曲阑干偎碧树,
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
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惊飞去。
满眼游丝兼落絮,
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
浓睡觉来慵不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不知不觉中,春意已如此之浓。柳条已经变得碧绿,落絮纷飞,杏花盛开时,忽然落下了清明雨。
从梦里醒来,那未完的残梦又到哪里去寻找呢?
诗人通过描绘暮春景象来表达词中主人公愁思绵绵,百无聊赖的心绪。
《清明日对酒》
宋朝·高翥(gāo zhù)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宋朝时期,老百姓的生活还是非常不错的,当时的华夏儿女经商能力很强,仅仅依靠几百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就占据了世界二分之一的GDP,这首诗描绘了清明节扫墓的场景,纸灰飞扬,泪血染红杜鹃,表达了人们对逝去亲人的哀思。
《折桂令·客窗清明》
元代·乔吉
风风雨雨梨花,窄索帘栊,巧小窗纱。
甚情绪灯前,客怀枕畔,心事天涯。
三千丈清愁鬓发,五十年春梦繁华。
蓦见人家,杨柳分烟,扶上檐牙。
紧窄的窗户,小巧的窗纱,拓露出一方视野的空间。窗外飘打过多少阵风雨,而梨花还是那样的耀眼。
不须说客灯前黯然的心绪,孤枕畔旅居的伤感,我的思念总是飞向很远很远。
太多的清愁催出了三千丈的白发垂肩,再久的繁华不过是春梦一现。
忽然间,我发现居民家飘出一缕缕轻烟,从杨柳树两边升起,渐渐爬上了高耸的屋檐。
《清明呈馆中诸公》
明代·高启
新烟着柳禁垣斜,杏酪分香俗共夸。
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
卞侯墓下迷芳草,卢女门前映落花。
喜得故人同待诏,拟沽春酒醉京华。
一树树杨柳披拂着新火的轻烟,沿随着官墙透迤蜿蜒;杏仁麦粥香气溢散,家家户户互相馈送,一片腾欢。都城南京的城郭四周,举目可见无尽的青山;节逢清明,更令客子无不把家乡深深怀念。看那卞壶祠边春草迷乱,莫愁女的故居前已被落花铺满。幸亏还有馆中诸公共同作伴,不妨打来美酒痛醉一番。
这些古诗词不仅描绘了清明节的景象,也表达了人们对这个节日深刻的情感和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