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之子谁做了皇帝(康熙传位谜团)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9-12 08:23:09    

民间一直有这样的故事,说康熙之所以把皇位传给雍正,是因为看好孙子弘历。很多人可能认为,这不过是影视剧情节或者小说虚构,完全由后人杜撰而来。事实上,这个说法的出处并不是野史传闻,而是乾隆皇帝本人的自述。

按照传统,皇帝的陵墓前都会立一块石碑,记载皇帝一生的功绩,称为“神功圣德碑”。乾隆的碑文上刻意提到了康熙和他初次见面的故事,这也和他64年执政生涯中,不断称赞康熙皇帝、怀念祖孙情的言行相呼应。

如果换成雍正来说这件事,可信度应该不需要怀疑,但是乾隆为人好大喜功,特别好面子,这件事从他口中说出来,多少让人感觉有夸大的嫌疑。这件事到底是真是假,已经很难给出明确答案,但康熙晚年确实和乾隆有过一段共同生活的岁月,至于乾隆是不是“被选中的孩子”,只有几位当事人清楚。

乾隆出生的时候,康熙朝已经发生了1件大事,就是太子胤礽被废后复位,而且正处在第2次被废的前夕。最让康熙皇帝困扰的事情,就是将来究竟该把皇位传给谁,经过前面的一系列夺嫡斗争后,大阿哥、太子、八阿哥基本被排除出候选人名单。

五阿哥、七阿哥、九阿哥、十阿哥、十二阿哥和十三阿哥则没有继承资格,当时比较有希望登上皇位的人,就是三阿哥、四阿哥(雍正)和十四阿哥。其中,三阿哥和四阿哥采取相同的韬光养晦策略,但是随着时间推移,老四逐渐占据上风,和他的亲弟弟十四阿哥形成二虎相争的局面。

不过,在西北爆发战争后,十四阿哥受命出征,成为大将军王,康熙皇帝的很多做法,也都体现出了传位给他的想法。这种局面对雍正很不利,他手里没有军权,再加上多年来伪装成不问政事的模样,身边可用的人不多,又没办法明目张胆展开竞争,形势不容乐观。


这时,不只是巧合还是雍正特意安排,康熙皇帝前往圆明园牡丹亭做客。实际上,康熙晚年很少和儿子相聚,如果同意去儿子家里做客,他只会去两个地方,一个是三阿哥的家,另一个就是圆明园,也就是雍正的别院。

这两个儿子看起来不争不抢,也很少提出要求,康熙在他们家里,才能感受到久违的温情。康熙六十一年3月,牡丹花盛开,69岁的康熙皇帝来到圆明园,和雍正把酒言欢,心情十分好,父子俩不时发出阵阵笑声。

雍正见老爷子心情不错,突然提出:“我的两个孩子还没见过皇爷爷呢,能不能让他们出来见见面?”康熙正在兴头上,当即表示同意,弘历和弘昼很快就被带到他面前。康熙正准备喝酒,看到弘历后,顿时放下了手中的酒杯,眼睛锁定在他身上。

弘历身材纤细修长,皮肤白净,容貌清秀,两只眼睛炯炯有神。尤其是行礼的时候,弘历毫不怯场,一言一行大方得体,弘昼却显得很紧张,说话也变得磕磕巴巴。康熙皇帝当时就认为,弘历不是普通孩子,并特意考察了他的功课,结果当然是非常满意,会面也在欢声笑语中收场,当时祖孙三人可能不知道,他们正在改变清王朝乃至中国的近现代历史。

几天后,康熙派人要走了弘历的生辰八字,经过测算后,发现是“大福”。又过了没几天,康熙再次驾临圆明园,提出要把弘历带回紫禁城,自己亲自抚养。要知道,康熙有100多个孙子,很多孩子可能从未见过他,更别提祖孙俩一块生活。

康熙要亲自抚养乾隆,这是莫大的恩宠,雍正一家当然非常高兴。在吃饭的时候,康熙还特意问起了弘历生母的八字,发现也是非常好,当场称她为“有福之人”。在那之后,弘历就生活在康熙皇帝身边,祖孙俩共同度过了半年多时间,直到老爷子去世。

从故事的结局来看,雍正的儿子受到康熙赏识,对他即位肯定有帮助。但历史没办法倒推,雍正可能早有预谋,趁机把儿子引荐给康熙,但弘历是否能够得到康熙的认可,他不一定有绝对把握。

更何况,即便康熙很喜欢弘历,也不代表他就会把皇位传给雍正,康熙同样很喜欢废太子的儿子弘皙,临终前还特意交代册封他为亲王,但却没有直接效仿朱元璋,把皇位传给弘皙。由此可见,部分史学家认为雍正提前制定计划,故意安排祖孙见面,把他说成是一个阴谋家,个人认为有些过于主观和武断,这次改变中国历史的会面,更有可能是临时兴起,只不过收到了意料之外的好结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