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童寺位于浙江四明天童山,距鄞县(旧称宁波府)东约三十五公里处。西晋永康年中,义兴于会稽郡鄮县东南约十七公里之山间岩上草创一宇居之,因感太白星幻化为童子,日供薪、水,遂以太白为山名,寺号天童。东晋隆安三年( 399年),寺毁于火灾。唐玄宗开元年间,法璇于山之东麓,依故迹建寺,称太白精舍,又于寺之西南隅造多宝塔,日日诵读法华经。肃宗至德二年( 757年),宗弼等移寺基至今地。历唐武宗、唐懿宗、宋真宗等数百年间,曾先后赐号改称为“天童玲珑寺”、“天寿寺”、“景德禅寺”等,成为十方丛林之重心。并有怀清、宝坚、普交等名僧先后住锡于此,宏智正觉亦住于寺中,前后达三十年,改三门为大阁,建立七塔,整备僧堂、众寮等,又立寺产之制,寺观一新,四方衲众云集,其数逾千。另有日僧明庵荣西、希玄道元、寒岩义尹、彻通义介、西涧子昙、雪舟等杨等人先后抵寺参学请益。明思宗崇祯四年( 1631年)密云圆悟主持本寺,大振临济宗风。每遇讲经会,徒众常逾三万之数,王公名士问法者亦众。至清世宗时,亦曾赐以“慈云密布”之匾额。寺有客殿、伽蓝堂、云水堂、禅堂、方丈、天王殿、佛殿、法堂等,堪称我国一流之大禅刹。说到天童山天童寺,不得不提天童正觉禅师:
明州(今浙江宁波)天童宏智正觉禅师,丹霞子淳禅师之法嗣,俗姓李,隰(xi)州(今山西隰县)人。母亲怀他之前,曾梦见五台山的一位僧人解下一环给她,套在她的右臂上,因而有孕。怀他后,母亲坚持斋戒。正觉禅师出生时,右臂有一圈隆起。如环状。七岁时,正觉禅师即表现出惊人的记忆力,日诵数千言。其祖父李寂、父亲李宗道,都是虔诚佛教弟子,曾久参佛陀逊禅师。佛陀逊禅师有一天指着正觉禅师,告诉他的父亲说:“此子道韵胜甚,非尘埃中人。苟出家,必为法器。”于是,十一岁,正觉禅师便从净明本宗禅师出家,十四岁受具足戒,十八开始游方参学。临别时,正觉禅师向其祖父发誓说:“若不发明大事,誓不归矣。”
正觉禅师先投汝州(今河南临汝)香山座下,枯木成(净因枯木法成)禅师一见,知是法器,因此对他非常器重。
一日,正觉禅师听见一位僧人正在诵《妙法莲华经》。当他听至“父母所生眼,悉见三千界”一句时,瞥然有省。于是他便来到丈室,向香山和尚(即枯木成禅师)陈述了自己之所悟。
香山和尚便指着佛台上的一个香盒子,问道:“里面是甚么物?”
正觉禅师道:“是甚么心行?”
香山和尚反问道:“当悟处又作么生?”
正觉禅师于是用手画了一圆相呈给香山和尚,然后又把它抛向脑后。
香山和尚道:“弄泥团汉有甚么限?”
[禅林中经常出现“弄泥团汉”一词,它主要是用来责骂那些惯用情识分别、计度思虑来理会佛法的僧徒。他们玩弄文字知解,欲求解脱,如同玩弄泥团欲成馒头一样可笑。“有甚么限”,意思是有什么出头之日、有什么了期。]
正觉禅师道:“错。”
香山和尚道:“别见人始得(更须参见其他善知识才行)。”
正觉禅师于是连声应“喏喏。”
为了进一步求印证,正觉禅师不久便来到丹霞子淳禅师座下。
丹霞和尚问:“如何是空劫已(以)前自己?”
正觉禅师道:“井底虾蟆吞却月,三更不借夜明帘(夜间能发光的珠帘)。”
丹霞和尚道:“未在,更道。”
正觉禅师正要开口,丹霞和尚打了他一拂子,说道:“又道不借!(你刚才不是说三更不借夜明帘吗?如何又玩起文字游戏来?)”
正觉禅师一听,言下释然,当即作礼拜谢。
丹霞和尚追问道:“何不道取一句?”
正觉禅师道:“某甲今日失钱遭罪。”
丹霞和尚道:“未暇打得你,且去。”
丹霞子淳禅师住持大洪的时候,正觉禅师留在他的座下充当书记。后为首座,负责领众参学。在他的点拨下,得法者有好几人。四年后,正觉禅师造访圆通寺。当时真歇清了禅师初住长芦,听说正觉禅师在圆通寺,于是便派僧人前往邀请他来长芦。众人都出山门外迎接,只见正觉禅师穿的鞋子和衣服都破了。于是真歇禅师便让侍者给正觉禅师换一双新鞋,正觉禅师推辞道:“吾为鞋来邪?”众人一听,皆心悦诚服,并恳求他说法,成为首座和尚。
六年以后,正觉禅师又出住泗州普照寺,次补太平圆通、能仁及长芦诸道场。天童寺年久失修,屋舍隘小,正觉禅师到后,便修复一新。从此以后,天下衲子争相凑集。
正觉禅师住持天童以来,“受无贪而施无厌”,坚持日中一食。遇上饥荒之年,正觉禅师总是带领全寺僧众,竭尽已力,周济饥民。在正觉禅师的帮助下,活下来的达数万人之多。
建炎年间,金人人侵。浙江境内大部分寺院都不敢收留云游僧。唯正觉禅师来者不拒。有人劝他这样做不妥。正觉禅师说道:“明日寇至,寺将一空,即今幸其尚为我有,可不与众共之乎?”不久,金人果然来了,他们来到山门前一看,只见神兵阵列,当即收兵而退,秋毫无犯。
上堂:“黄合帘垂,谁传家信?紫罗帐合,暗撒真珠。正恁么时视听有所不到,言诠有所不及,如何通得个消息去?梦回夜色依稀晓,笑指家风烂熳春。”
上堂:“心不能缘,口不能议。直饶退步荷担,切忌当头触讳。风月寒清古渡头,夜船拨转琉璃地。”
上堂:“空劫有真宗,声前问已躬。赤穷新活计,清白旧家风。的的三乘外,寥寥一印中。却来行异类,万派自朝东。”
上堂,僧问:“如何是向去底人?”
师曰:“白云投壑尽,青嶂倚空高。”
曰:“如何是却来底人?”
师曰:“满头白发离岩谷,半夜穿云入市廛。”
曰:“如何是不来不去底人?”
师曰:“石女唤回三界梦,木人坐断六门机。”
乃曰:“句里明宗则易,宗中辨的则难。”
良久曰: “还会么?冻鸡未报家林晓,隐隐行人过雪山。”
僧问:“一丝不著时如何?”
师曰:“合同船子并头行。”
曰:“其中事作么生?”
师曰:“快刀快斧斫不入。”
问:“布袋头开时如何?”
师曰:“一任填沟塞壑。”
问:“清虚之理毕竟无身时如何?”
师曰:“文彩未痕初,消息难传际。”
曰 “一步密移玄路转,通身放下劫壶空。”
师曰:“诞生就父时,合体无遗照。”
曰:“理既如是,事作么生?”
师曰:“历历才回分化事,十方机应又何妨。”
曰:“恁么则尘尘皆现本来身去也。”
师曰:“透一切色,超一切心。”
曰:“如理如事又作么生?”
师曰:“路逢死蛇莫打杀,无底篮子盛将归。”
曰:“入市能长啸,归家著短衫。”
师曰:“木人岭上歌,石女溪边舞。”
上堂:“诸禅德,吞尽三世佛底人,为甚么开口不得?照破四天下底人,为甚么合眼不得?许多病痛,与你一时拈却了也。且作么生得十成通畅去。还会么?擘开华岳连天色,放出黄河到海声。”
绍兴丁丑九月,谒郡僚及檀度,次谒越帅赵公令誏,与之言别。十月七日还山,翌日辰巳间,沐浴更衣,端坐告众。顾侍僧索笔作书遗育王大慧禅师,请主后事。仍书偈曰:
“梦幻空花,六十七年。
白鸟烟没,秋水连天。”
正觉禅师生前以弘扬“默照禅”而著称,有《默照铭》传世。
关于生死,正觉禅师曾作过一段极精彩的开示,现录如次:
“此一段事,事须人人自到,人人自证,可以超出生死,可以透过古今,可以与佛祖同得。所以道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证。你若离妄想、离执着,但无一星事。如今认地、水、火、风为自己,岂不是妄想执着,唤什么作自己?只你思惟分别底是妄想,见闻觉知底是妄想,直须歇得到空空无相,湛湛绝缘,普与法界虚空合,个(这)时是你本身。若恁么时,明白见得彻,如虚空不可挂针相似,那时生相已离,有什么死相。所以道,生灭二元离,是名常真实。”
《默照铭》
默默忘言,昭昭现前,鉴时廓尔,体处灵然,
灵然独照,照中还妙;露月星河,雪松云峤;
晦而弥明,隐而愈显;鹤梦烟寒,水含秋远;
浩劫空空,相与雷同;妙存默处,功忘照中;
妙存何存,惺惺破昏;默照之道,离微之根;
彻见离微,金梭玉机;正偏宛转,明暗因依;
依无能所,底时回互;饮善见药,擿涂毒鼓;
回互底时,杀活在我;门里出身,枝头结果;
默唯至言,照唯普应;应不堕功,言不涉听;
万象森罗,放光说法;彼彼证明,各各问答;
问答证明,恰恰相应;照中失默,便见侵凌;
证明问答,相应恰恰;默中失照,浑成剩法;
默照理圆,莲开梦觉;百川赴海,千峰向岳;
如鹅择乳,如蜂采花;默照至得,轮我宗家;
宗家默照,透顶透底。
丹霞一拂,泥丸抛弃,超空劫外,摸自家鼻。
三更不借,失钱遭罪,太白峰孤,法流大地。
一九八五年四月八日.宣公上人作
稚龄舍俗入净明,毅然割爱淡亲情。
井底虾蟆难吞月,空中鹏鸟任飞腾。
拟议即乖第一谛,分别自违路千重。
天童法主超今古,丹霞拂下悟真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