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社保“代缴”、“挂靠”?
“社保代缴”和“社保挂靠”其实指的是同一种行为——那些需要参加社保但并无固定工作单位的人,会和一家公司达成协议,由该公司代为办理参保缴费手续,构建出与公司之间的虚拟劳动关系。
二、为什么“社保代缴”存在呢?
个人代缴社保之所以出现,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有的“员工”曾经在某个单位工作过,参加过职工社保。当他们离职后,为了顾忌社保断缴的问题,他们希望继续以员工的身份在原单位缴纳社保。
二是,一些个体户或者自由职业者想要享受和职工一样的社保待遇,于是选择找企业或者人力资源机构进行“挂靠”,实现社保的代缴。
然而,这两种情况下,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像是建立了劳动关系,但在事实上,双方并未建立真实的劳动关系。
三、“挂靠”社保将面临什么风险?
01 违规缴纳社保的时间段将被删除
针对社保缴费时间存在详细的规定,例如,要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退休人员需要满足最低15年的缴费时长;而基本医疗保险要求的最短缴费期限通常为25年。不达标的缴费年限会影响退休资格。
从本质上讲,违反规定进行社保缴纳属于社保诈骗。被确认为违规的缴费时间将不予以认可,一旦查实,相应的缴费记录将被撤销。
这不仅会影响到退休条件,还可能对养老金的领取产生负面效果。
02 社保挂靠者可能会面临严重的经济处罚
以广东省人社局的规定为例,对于被发现违规缴费的个人,局方将会处以违规金额的一定倍数罚款,并将违规缴费部分删除。
若违规情况严重,被挂靠者可能面临的罚金为涉案金额的1至3倍。
同时,一旦发现有人骗取了社保金,不仅需返还非法获取的社保金,还将被加征罚款,该罚款一般为不当社保金金额的2倍至5倍。
03 纳入信用黑名单
根据相关规定,如果一个人通过欺诈、伪造证明材料或者其他手段违规参保,骗取社保待遇,他将会被列入社保严重失信人员名单。
这意味着,这个人在未来的生活中可能会受到一系列的限制,比如买房、买车、子女就学等都可能受到影响。
04 挂靠机构的风险
如果挂靠的公司或机构突然倒闭或者消失,那么挂靠者就可能面临无法预测的风险,比如个人信息泄露、网络诈骗等。
而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挂靠者可能会遭受到重大的经济损失,甚至有可能因此而身败名裂。
四、挂靠代缴行为违法,那么灵活就业者如何获取社会保障?
那么,对于那些没有固定工作单位,但又想要享受社保待遇的人来说,他们应该如何获取社会保障呢?
不用担心,实际上,我国政府对于灵活就业者也是有着充分的考虑和支持的。
比如,在一些地方,社保机构已经推出了适合灵活就业人员个人缴纳社保的政策,灵活就业者不需要再找第三方挂靠代缴,他们可以自己直接缴纳,费用还会相对降低。
另外,针对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的户籍限制也正在逐步放开。在2021年7月,我国人社部等八部门共同促进取消针对灵活就业人员在处理社保事务时的户籍限制。
明确规定从事新就业形态的劳动者既可以作为灵活就业者参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也有资格加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
目前,广东、深圳、安徽、河南、浙江、江苏等地人社部门已陆续发布灵活就业人群在就业地购买社保的政策。
五、如何正确办理社保补缴?
我们知道,有些时候,因为各种原因,有的人可能会面临到要补缴社保的情况。那么,他们又应该怎样去做呢?
根据我国政府的要求,有以下四种合法补缴社会保险的途径:
第一,通过职工自身的维权手段申请补缴。
举例来说,如果一个人的雇主未按时为他们缴纳社会保险,那么职工可以选择通过法律途径申请补缴。
在特殊情况下,比如职工需要一次性补清三年以上的保险费,他们必须要有有效的法律文件作为支持,否则如果他们需要将户籍迁移到其他地区,当地政府可以拒绝他们的转移申请。
第二,对于已经达到退休年龄但是没有达到15年养老保险缴费要求的人来说,他们可以选择一次性缴纳。
在《社会保险法》中,这一点被特别强调,并且是在社会保险法执行之前政策的很好延续。
第三,暂时性的策略。
例如在2022年,受影响的灵活就业者可补交上一年度的养老保险费。
同样,他们也能够对上年结束时未缴的养老保险进行补交,但需依照本年度的最低缴费标准执行补缴。
最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补缴。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本身就是一项被设计成为无法享有职工养老保险福利人群而设定的补充制度。
在大部分地区,政府允许城乡居民到60岁时一次性补缴15年的养老保险,随后每月领取养老金待遇。
然而,在广东,必须持续缴费到65岁才能一次性补交15年。
写在最后
社会保险是一个每个人都应该关注和参与的体系,它直接关系着我们的生活品质和未来幸福感。我们都应该按期缴纳社会保险费,切忌利用非法手段来骗取或补交社会保险费。
在需要补交社会保险费的特殊情况下,我们应选择合法的途径和方法,以避免引发对自身和他人的困扰及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