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寺的诗句及解释(枫桥夜泊)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0-31 08:51:11    

叶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枫桥:在今江苏省,苏州市的阊门外,阊门是古时扬州城西门,高楼阁道,雄伟壮丽。所以作者说在“姑苏城外”,西城门外。


寒山寺:就在枫桥附近,始建于南朝梁代。相传因唐代僧人寒山、拾得曾住此而得名。在今苏州市西枫桥镇。本名“妙利普明塔院”,又名枫桥寺;还有另一种说法,“寒山”乃泛指肃寒之山,非寺名。寺曾经数次重建,现在的寺宇,为太平天国以后新建。寺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被日本人运走,下落不明。


诗人不知要去往哪里,船至苏州阊门城门外,天色已晚,城门已关,四周静悄悄的,累了一天的船夫和诗人收拾了一下,铺好床铺,准备休息。

然而,躺在床上的诗人辗转反侧,久久不能睡去,悄声起来,披上衣服,轻声走到船舱外,此时的外面漆黑黑一片,月亮已经落下了,不时有乌鸦的叫声潜入夜色,仿佛是夜该有的声音,随着满天的寒气四处飘散。

转头望去,河对岸有一渔火闪闪发亮,在夜色里显得很深,又很亮,照应着河岸的枫叶忽明忽暗,诗人久久望去,想着此时此刻不只是我自己愁绪难眠,还有那对岸渔火暗处不曾认识的人吧,那渔火,那枫叶,在深深地夜色中跳动。


旁边的寒山寺,突然有钟声传来,那声音像从天而降,重重地敲击着夜,一声连一声…

这是一首描写行旅情思的名作,是诗人夜泊枫桥,触景生情而写的。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全诗通过描写夜半时分江边的景物及寒山寺的钟声,表现出诗人孤寂、忧愁的心情。诗人将诗中的形象和声音交织在一起,使这首诗不再是一幅单纯的枫桥夜景画,而是情、声、景交融的艺术品。


张继 (约715~约779)字懿孙,汉族,襄州人(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诗人,他的生平不甚可知。据诸家记录,仅知他是天宝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的进士。大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洪州(今江西南昌市)盐铁判官。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但可惜流传下来的不到50首。他的最著名的诗是《枫桥夜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