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坚硬盔甲又带着发达大颚的锹甲一直吸引着很多中外的昆虫爱好者. 尤其是锹甲标本长久以来一直吸引很多收藏家的关注. 锹甲分部地域范围很广,以种类数量而言东亚,东南亚,以及南亚可算是锹甲分部的大本营. 由于锹甲生态以及饲养方式渐渐被世界各地的爱好者发掘出来,锹甲饲养也成为一个新的玩赏方式. 而且人工饲育的环境下,往往会比野外采集的个体来得更大,甚至会有超过野外纪录的超大型个体,这也是锹甲饲育吸引人的重要因素之一。
说到饲育繁殖,首先要了解锹甲的生态习性. 锹甲也是一种全变态的昆虫,生命周期里包括卵,幼虫,蛹,成虫的四个型态. 其中幼虫其可分为1龄,2龄,3龄共三个龄期. 通常以 L1,L2,L3代表.。锹甲栖息地的垂直分部由海平面一直到海拔3000m左右. 由于迁袭能力较弱,容易因为地形的阻断独立演化出地方型,亚种,甚至是不同品种. 除了增加学术分类上的复杂性,对一般爱好者或是标本收藏家而言无疑提高了玩赏多样性.成虫饲育前面介绍了锹甲有不同的栖息环境所以饲主在获得锹甲的同时,必需要知道该锹甲的基本分布情况,产地,栖息海拔,湿度,温度,甚至林相有一个比较初步的了解. 在人工饲养能给予相近的饲育条件. 基本上锹甲的成虫是非常好照顾的,大约2~3cm厚的微湿木屑,一些可供攀爬的木块以及食物就可以让锹甲栖身其中. 温度方面山地品种建议放置在15~22℃,平地品种建议在20~30℃左右. 食物方面可以选择适合的果冻,或是糖分高,水分少的水果. 容器方面因为锹甲不论公母都有强壮的大颚,最好是采用高度高于锹甲体长2倍的坚固容器,以免有些狂暴的个体把饲育容器破坏逃逸. 或是锹甲的美丽大颚在破坏过程中损伤.亲虫配对首先是要确定为同种的公母虫,并且已过蛰伏期. 当然若是以繁殖为前提,母虫当然是重要的关键. 若是野外采集的母虫,通常可视为成熟并且已经交配过的个体. 这是因为在野外锹甲不论公母成熟后会聚居在摄食地点或是栖息的树洞,交配行为通常在这段时间就已经完成. 但若是产季初期采集到的个体,未交配的比例可能会高一些. 不过既然是季初同时采集到公母虫的机会也高一些,在人工环境下交配也不是难事.另外就是越来越多宠物业者提供活体昆虫销售。
在有选择的情况下,应该选择完整,活泼并充满活力的个体. 这方面找有信誉的虫店或是老虫友会是一个事半功倍的好选择.说到繁殖饲养,大家都会想要养出又大又威武的个体,这时候一只大体型的公虫搭配大体型的母虫就是离成功比较近的选择. 不过以购买来说大型个体的身价通常也比较高,我个人的经验是,如果只是想养出相对大体型的个体,那亲代个体大小的影响性不会太大. 打个比方,如果以65~70mm的大锹为目标,这在野外已是相对较大的体型了,亲代即便是40mm的小个体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但是若以80mm这种接近大锹体型极限做为饲育目标,亲种的体型就必须重视. 公虫以型态漂亮,强壮且交配欲望强为挑选的标准. 母虫则必须注意大颚有无磨损,六肢有无缺陷,体重有无过轻. 若是1~2只脚的付节断掉大概还不打紧,若是胫节断掉的母虫尽量不要选. 大颚磨损的母虫会影响啃咬产卵木的能力. 体重过轻的母虫通常体力较差,而且很有可能是产完卵的,再生产的量也会较小.人工繁殖出来虫若是卖家没有交代可以视为没有交配过的个体,所以饲养者得费心让她们交配才能有下一代. 大多数的锹甲比较害羞,不如大兜虫或是花金龟容易配对. 所以在交配这方面得多花点心思.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把产卵环境布置好,将公母虫同时投入,让她们自然交配. 这比较适合某些品种的公虫特别温和或是大颚不发达杀伤力较弱的锹甲比较适合. 一些如巨扁,宽扁,叉角(六栉)或是大型锯锹(前锹)就必须留心公虫会在母虫拒绝交配或是交配过程中将母虫腰斩. 遇到这些杀妻惯犯,最好是人在旁边盯着看交尾过程,一但完成就将公母虫分离. 还有些虫友会将公虫的大颚先行用热融焦或是皮筋固定着,在放入跟母虫交配.交配时应保持环境安静稍微阴暗,给予母虫一些食物让母虫专心享用美食,好让公虫顺利交配. 交配时间大多在3~10分钟. 交配后母虫会将公虫的精子放在产卵管旁的储精囊中,等卵产出经过产卵管时方会受精。所需材料:这里介绍通用的布置方式,以大锹,大扁,鹿角,鸡冠(环锹)及大多数的锯锹都适用的方法。
容器
依虫种而定,大型虫用大箱 (25cm x 35cm x 30cm) 小型虫可以酌量用小一点的箱子. 容器必须保持通风,密闭容器可以事前在盖子或是侧面的顶部开孔.
产卵木
依虫种而定,如安达幼实大锹,鸡冠,彩虹,大多数的锯锹…等等喜欢较软的木头,大约是徒手可以剥开的程度. 但是也有像大锹巨扁之类的喜欢稍微有点硬度的产卵木. 这方面可以请教有经验的饲育者. 产卵木必须是阔叶木,如枫木,栎木都是不错的选择. (少数锹甲有可能偏好针叶木). 产卵木通常需要除虫并且调整的适合的湿度. 通常是将产木完全埋入水中24小时. 再取出阴量处晾干12小时左右. 除虫的方法可以用冷冻或是微波炉,目的是除去木头中会对锹甲幼虫有伤害性的虫子,比方说拟步甲或是吉丁虫的幼虫.
木屑腐植
也是依虫种而定,大多数锹甲喜欢细致,充分发酵的木屑. 部分如鬼艳属(光胫)或是圆翅属喜欢较偏向腐植土的产卵环境. 木屑或是腐植土也必须要调整的适合湿度. 一般大锹喜欢的湿度大约是手捏紧后手掌中间木屑不会滴水,只会在捏紧时指缝中微微渗水。
布置步骤
一般种类通用型的布置方式:
1. 先将木屑再容器底部用力压实约3~5cm.
2. 放入事先准备好的产卵木.
3. 用木屑把产卵木周围填满并用手指稍微压实. 产卵木埋入的程度依虫种不同做调整.
4. 放上树皮或木片防止母虫翻倒后无法翻回.
5. 放入果冻及完成交配的母虫或是对虫.
6. 放入食物. 以果冻为例应在布置完成母虫放入后每7~10天检查. 吃完了或是腐败了必须马上更换.
7. 环境较干燥的可以在容器盖子下面放上一张打满小眼的塑料布防止水分散失太快. 另外塑料布也可以防止蕈蝇的大量发生.
采卵挖幼
在母虫放入产卵环境后通常每周要定期更换果冻,若是在放入30~40天刚好遇有母虫爬到表面可以将他取出,若要继续让他产卵只需喂养一阵子再置入另一个产卵环境即可. 原来的箱子可以再另外放置30天左右再行开箱采幼虫. 这30天的等待是为了等后母虫最后产下的卵顺利孵化. 若是对孵卵有心得的玩家也可以再把母虫取出后直接开挖采卵. 采卵或是采幼虫时必须非常谨慎以防压死珍贵的幼虫或卵. 木屑底床中的卵可以利用仔细的检查得到. 最好是将整个饲育环境中的材料倒出,再细细检查. 产卵木中的卵或幼虫可以先观察母虫的产卵痕迹,在产卵痕迹旁边1~2cm处开始剥开. 顺着幼虫的食痕找到幼虫或是母虫的产卵痕迹附近找到卵或是刚孵化的幼虫.
卵的照顾
采出的卵可以用小容器,铺放2/3的发酵木屑,放入卵后再将容器以木屑填满. 并打上通风小孔. 注意孵化过程木屑千万不能干掉.
幼虫饲养
锹甲幼虫的饲养方式可分为四种:菌瓶饲养 :大多数大扁大锹(Dorcus桃锹甲属),彩虹,部分锯锹,部分叉角都适合.
发酵木屑饲养 : 绝大多数的锹甲都可以用发酵木屑饲养.
腐植土饲养 :那些食性跟大兜虫比较近似吃腐植土的有部分鬼艳属及部分圆翅属.
原木饲养 : 因为好木头难以取得,已经较少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