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嘉靖时,北京城中有个裁缝很有名气。他裁制的衣服,长短肥瘦,无不合体。
有一次,御史大夫请裁缝去裁制一件朝服。裁缝量好了他的身腰尺寸,又问:“请教一下,您当官当了多少年?”
御史大夫很奇怪,说:“你量体裁衣就够了,问这些干什么?”
裁缝说:“年轻相公初任高职,意高气盛,走路时挺胸凸肚,裁衣要后短前长;做官有了一定年资,意气微平,衣服应前前后一般长短:当官年久而将迁退,则内心悒郁不振,走路时低头弯腰,做的衣服就应前短后长。我如果不问做官的年资,怎能裁出称心合体的衣服来呢?”
御史大夫突然意识到这个裁缝实在高明,因为他不仅按照成衣法量尺寸定式样,还善于把握对象的特点,从中发现规律。
这就是典故“量体裁衣”。按照身材裁剪衣服。比喻按实际情况办事。
出自《墨子·鲁问》
子观越王之志何若?意越王将听吾言,用我道,则翟将往,量腹面食,度身而衣,自比于群臣,奚能以封为哉?
【近义词】实事求是、对症下药
【反义词】力不从心、削足适履
我的感悟:
我们做事一定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的条件、环境、情况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而不是千篇一律,这样做事的效果才会很好。
要荞成仔细观察事物的习惯。这样才会为我们因地制宜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