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实司法建议 赋能社会治理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2 15:09:00    

原标题:抓实司法建议 赋能社会治理

司法建议是人民法院参与社会综合治理的重要途径。2024年以来,大姚县人民法院坚持“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将司法建议作为从源头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的重要抓手,用司法建议“小切口”写好社会治理的“大文章”。该院发出司法建议回复率达100%,做到“件件有落实、件件有实效”。

有法可“医”

助医疗纠纷源头化解

“建议你单位针对公立医疗机构购买医疗责任险情况进行调研,进一步提高医疗责任险保险限额,为医患领域矛盾纠纷源头化解提供保障。”这是该院发出的首份医疗纠纷司法建议,经过一系列调研、沟通、跟踪、反馈,该司法建议终于落地有声,且初见成效。

此前,该院在审理多起医疗纠纷案件时发现,县公立医疗机构投保的医疗责任险限额仅为45万元,在实际赔付中,部分案件的赔偿金额超出了这一限额,这不仅让医疗机构面临较大经济压力,也给医患纠纷的多元化解设置了障碍,不利于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为打破这一困局,该院迅速向县卫生健康局发出司法建议,明确提出争取各方支持、提高医疗责任险限额的具体建议。

大姚县卫生健康局收到司法建议后,高度重视,积极作为。通过多方沟通协调、争取资金支持,成功将医疗责任险同一事故单人最高赔付限额从45万元提升至65万元,同一医疗机构年度累计赔付限额从800万元提高到1000万元。

这一举措大大增强了医疗责任保险的保障力度,有效缓解了医疗机构的后顾之忧,为医患纠纷的妥善解决提供了更坚实的经济基础,有力推动医患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的开展。

有规可循

为规范仲裁“把脉开方”

近年来,该院受理的劳动争议案件数量持续上升,并呈逐年增长趋势。面对劳动争议案件数量激增的严峻挑战,该院积极应对,对受理案件进行深入剖析,向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出司法建议书。

劳动争议仲裁前置是法律规定的争议解决程序。针对实践中存在的劳动仲裁申请审查不规范行为,法院建议劳动仲裁部门严格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等相关法律法规执行,避免出现程序瑕疵。该局认真研究并及时函复,在一方一策和“把脉寻因”的良性互动中,让司法建议落地有声。

有策可施

强保障住房管理效能

“经过梳理,我们发现,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对欠交公共租赁住房租金申请非诉行政执行的案件中,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工作存在承租人信息不完善、入住情况掌握不及时、催缴通知书及行政强制执行催告书等文书送达不规范等问题。”该院民事审判庭庭长周子菊说。

发现问题就要解决问题。经分析研判,法院向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出司法建议书,阐明当前存在的问题,并从完善承租人相关信息及社会关系的登记制度、建立拖欠租金及时追缴制度、规范催告程序等相关制度从多方面提出综合性的建议,共同推进公共租赁住房的管理工作。

接到法院司法建议书后,该局高度重视,及时响应,采取多项有效措施进行整改。

解决案件是治标,深入探究案件背后的社会问题才能治本。在今后的工作中,大姚法院将深入贯彻落实“抓前端、治未病”要求,继续延伸审判职能,围绕类案审理中的普遍性问题、制度管理上的隐患漏洞,适时向相关单位发出高质量司法建议,力争发出一份司法建议,解决一类问题,为推动辖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社会和谐稳定贡献法院智慧和力量。

本报记者 闵以荣 通讯员 李雪娇

(云南法制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