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五毒,我们都会不由自主的想起五毒俱全这个词来!但是,你知道五毒俱全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吗?五毒又是指哪五种毒吗?
五毒俱全这个词语的出处,我们可以追溯至战国时期庄子的《庄子·外物》一章。其中有一段描述了一个人食物中混有五毒的情况,后来的人们以此逐渐引申出了“五毒俱全”的这个说法。
对于“五毒俱全”,在近代还有另外的两个说法:
1.在1952年当时的“五反运动”中,在行贿、偷税漏税、盗骗国家财产、偷工减料、盗窃国家经济情报,这五个方面都有罪过的私营工商业者,被称为五毒俱全。
2.作家王朔在1978年之后的小说《过把瘾就死》中,有这样一句描述:“本来是掏个钱包进了JY,出来就五毒俱全了。”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很多人把王朔小说中的这一句“五毒俱全”,认为是最早的出处,实际不然!
五毒俱全,长期以来都作为一个贬义词出现,来形容一个人的反面形象,各种坏事都做!
那么,我们众所周知的五毒俱全的五毒到底是指的哪五毒呢?长期以来有好多种说法:
1.有的人说是五种不良行为:骗、赌、帮、烟、娼,也被说成:吃、喝、嫖、赌、抽,也即:烟、酒、嫖、赌、毒。
2.有的人说是五种古代的酷刑:鞭、捶、灼、徽、纆。
3.有的人说是我国现行的五种刑法,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也是五种。
4.有的人说是佛家提出的五种负面情绪:贪、嗔、痴、慢、疑。
5.有的人说是五种有毒的动物:青蛇、蜈蚣、蝎子、壁虎、蟾蜍。
6.有的人说是五种有毒的矿物:石胆、丹砂、雄黄、礐石(矾石)、慈石(磁石),这里顺便提一下,《周礼.天官》中所说的:“凡疗伤,以五毒攻之。”中的“五毒”就指的是石胆,丹沙、雄黄、礐石和慈石。
7.有的人说是五种体内的毒素,即阴木性、阴火性、阴土性、阴金性、阴水性这五种性格分别产生的怒、恨、怨、恼、烦这“五毒”。
8.有的人说是“炒五毒”,在江苏中部地区人们以韭菜、茭草(或金针菜)、木耳、银鱼、虾米等同炒,来象征蟾蜍、蝎子、壁虎、蛇、蜈蚣等五毒,是端午的必备菜肴,现在已很少见,但是,在山东南部、江苏北部以辣椒、葱、姜、蒜、香菜这五种有刺激的东西混合一起炒,也叫炒五毒。
9.有的人说是现代人的五种对健康不利的不良习惯:不锻炼、不求医、不早餐、不交流、吸烟喝酒,也被称为新五毒。
10.有的人说是五种对人体有毒害作用的重金属:汞(Hg)、镉(Cd)、铅(Pb)、铬(Cr)和砷(As),俗称"五毒"。
11.也有的人说是水污染中常说的“五毒”:酚、氰、汞、铬、砷。
这么多所谓的五毒,那你认为的五毒应该是哪五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