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浪基金∞工作室
2025年3月29日,鹏扬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发布鹏扬双利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2024年年度报告。报告显示,该基金在过去一年中,基金份额总额增长显著,净资产规模翻倍,净利润大幅提升,同时管理费用也有所增加。这些数据变化反映了基金在市场环境中的运作表现,对投资者的决策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主要财务指标:净利润大幅增长,资产净值显著提升
本期利润与资产净值情况
鹏扬双利债券2024年年度报告显示,本期利润方面,鹏扬双利债券A为30,879,539.00元,鹏扬双利债券C为4,809,414.24元,较2023年有较大幅度增长。从资产净值来看,2024年末鹏扬双利债券A的期末基金资产净值为843,752,548.09元,鹏扬双利债券C为232,747,869.61元,相比2023年末增长明显。这表明基金在2024年的投资运作取得了较好的收益,资产规模得到了有效扩张。
指标 | 鹏扬双利债券A | 鹏扬双利债券C |
---|---|---|
本期利润(元) | 30,879,539.00 | 4,809,414.24 |
期末基金资产净值(元) | 843,752,548.09 | 232,747,869.61 |
基金份额净值增长率
2024年,鹏扬双利债券A的基金份额净值增长率为6.15%,鹏扬双利债券C为5.73%。然而,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7.61%,这意味着基金未能跑赢业绩比较基准。在不同阶段,如过去三个月、六个月、一年等,基金份额净值增长率与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的差值各有不同,但整体显示基金在收益表现上与基准存在一定差距,投资者需关注基金在市场环境变化中的适应性和竞争力。
阶段 | 鹏扬双利债券A份额净值增长率 | 鹏扬双利债券C份额净值增长率 | 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 |
---|---|---|---|
过去一年 | 6.15% | 5.73% | 7.61% |
基金净值表现:与业绩基准存在差距,长期表现有待提升
各阶段净值增长率对比
从过去不同时间段来看,鹏扬双利债券A和C在各阶段的份额净值增长率与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相比,均存在一定差距。例如在过去三年,鹏扬双利债券A份额净值增长率为11.23%,鹏扬双利债券C为9.89%,而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16.48%。这反映出基金在长期投资过程中,投资策略和资产配置的效果与业绩基准相比,仍有提升空间,投资者应谨慎评估基金的长期投资价值。
阶段 | 鹏扬双利债券A份额净值增长率 | 鹏扬双利债券C份额净值增长率 | 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 |
---|---|---|---|
过去三年 | 11.23% | 9.89% | 16.48% |
净值波动与风险
通过份额净值增长率标准差可以看出,鹏扬双利债券A和C在不同阶段的净值波动情况。如过去一年,鹏扬双利债券A的份额净值增长率标准差为0.08%,鹏扬双利债券C同样为0.08%,与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标准差相同。这表明基金在该阶段的净值波动与业绩基准的波动程度相近,但结合净值增长率与业绩基准的差距,投资者需关注基金在控制风险的同时,如何提升收益水平。
投资策略与业绩表现:把握债市机会,仍需优化策略
投资策略分析
2024年,基金管理人基于对市场的判断,在债券操作上采取了一系列策略。年初预期货币政策宽松,债券有投资机会,因此在利率债方面主要配置5 - 10年期地方债,信用债通过一级市场中标3年期债券,组合杠杆较高,久期提升至4年以上。但在4月底债券调整时,运用国债期货套保,降低久期至3年左右。10月和11月根据市场变化,积极调整信用债和国债的配置。可转债方面,年初仓位在10%以内,后根据市场行情调整标的,把握上涨机会。这些策略反映了基金管理人对市场变化的应对,但在实际操作中,需进一步优化以更好地适应市场波动。
业绩归因
尽管基金管理人采取了多种投资策略,但最终业绩未能跑赢业绩比较基准。这可能与市场环境的复杂性以及投资策略的实施效果有关。例如,在市场利率波动、信用利差变化以及权益市场影响等多因素交织的情况下,基金的资产配置和时机把握可能存在不足。投资者应关注基金管理人在未来如何总结经验,调整投资策略,以提升基金的业绩表现。
市场展望:关注经济变化,警惕债市风险
宏观经济与政策预期
展望2025年,美国经济预计在大部分时间保持韧性,但存在AI泡沫、财政赤字削减和高利率负担等风险。国内经济有望进入新范式,政策方面移杠杆政策持续推进,货币财政政策方向明确,预计对经济有一定支撑。通货膨胀方面,通胀中枢大概率保持偏低,晚些时候温和抬升。这些宏观经济和政策变化将对基金投资环境产生重要影响,基金管理人需密切关注并及时调整投资策略。
债券市场风险与机会
2025年债券市场利率下行空间减小,波动性加大。短期因物价低迷、中美贸易不确定性,债券仍有上涨趋势,但中期面临宏观范式转变的风险。基金管理人需在这种复杂的市场环境下,合理调整债券投资组合,平衡风险与收益。投资者也应充分认识到债券市场的风险变化,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谨慎调整投资组合。
费用分析:管理费用增加,关注成本对收益的影响
管理费用情况
2024年,鹏扬双利债券的基金管理费为3,129,277.83元,较2023年的2,152,699.43元有所增加。其中,应支付销售机构的客户维护费为377,430.14元,应支付基金管理人的净管理费为2,751,847.69元。托管费为938,783.36元,相比2023年也有所上升。管理费用的增加可能与基金资产规模的扩大有关,但投资者需关注管理费用的增长是否与基金业绩相匹配,以及费用成本对投资收益的影响。
项目 | 2024年(元) | 2023年(元) |
---|---|---|
基金管理费 | 3,129,277.83 | 2,152,699.43 |
托管费 | 938,783.36 | 664,933.81 |
费用对收益的影响
管理费用的增加意味着投资者的成本上升,在基金业绩未能跑赢业绩比较基准的情况下,费用对投资者实际收益的影响更为显著。投资者在选择投资该基金时,需综合考虑基金的业绩表现、管理费用以及自身的投资目标和风险承受能力,以确保投资决策的合理性。
投资组合:债券为主,关注信用风险与流动性
资产配置情况
报告期末,基金资产组合中固定收益投资占比97.23%,金额为1,336,219,025.46元,全部为债券投资。银行存款和结算备付金合计占2.73%,其他各项资产占0.04%。这种以债券为主的资产配置结构,符合债券型基金的特点,但也需关注债券市场波动对基金资产净值的影响。同时,基金管理人应合理调整资产配置,以应对市场变化,保障基金资产的流动性和收益性。
债券投资结构
债券投资中,中期票据占比45.37%,金额为488,460,351.15元;企业债券占25.98%,金额为279,712,939.41元;可转债(可交换债)占12.37%,金额为133,213,907.56元等。不同债券品种的配置反映了基金管理人对市场的判断和风险偏好。然而,投资者需关注债券的信用风险,特别是在经济环境变化的情况下,信用债的信用状况可能发生改变,影响基金的收益。
债券品种 | 公允价值(元) | 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 |
---|---|---|
中期票据 | 488,460,351.15 | 45.37 |
企业债券 | 279,712,939.41 | 25.98 |
可转债(可交换债) | 133,213,907.56 | 12.37 |
持有人结构:机构为主,关注大额赎回风险
持有人户数与结构
期末基金份额持有人户数合计7,011户,其中鹏扬双利债券A持有人户数2,414户,户均持有312,006.22份;鹏扬双利债券C持有人户数4,597户,户均持有45,539.54份。从持有人结构来看,机构投资者持有份额占比88.49%,个人投资者占比11.51%。机构投资者占比较高,可能对基金的投资决策和流动性产生影响,投资者需关注机构投资者的动向,特别是大额赎回可能带来的风险。
单一投资者风险
报告期内存在单一投资者持有基金份额比例达到或超过20%的情形。如机构投资者在不同时间段持有较高比例份额,这在市场流动性不足时,若遇投资者巨额赎回或集中赎回,基金管理人可能面临资产变现困难,对基金净值产生影响,甚至引发流动性风险。基金管理人虽表示将审慎确认大额申购与赎回,但投资者仍需密切关注此类风险。
份额变动:申购踊跃,关注规模扩张后的管理挑战
份额变动情况
2024年,鹏扬双利债券A期初份额总额为324,169,868.65份,总申购份额748,662,034.84份,总赎回份额319,648,899.44份,期末份额总额753,183,004.05份。鹏扬双利债券C期初份额总额1,632,096.34份,总申购份额498,757,607.02份,总赎回份额291,044,451.18份,期末份额总额209,345,252.18份。整体来看,基金申购踊跃,份额总额大幅增长。
规模扩张挑战
基金份额的大幅增长意味着基金规模的迅速扩张,这对基金管理人的投资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基金管理人需要在保持原有投资策略有效性的同时,合理配置新增资金,避免因规模扩张导致投资效率下降。投资者应关注基金管理人在规模扩张后,如何调整投资策略和管理方式,以保障基金的稳定运作和收益水平。
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文为AI大模型基于第三方数据库自动发布,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受限于第三方数据库质量等问题,我们无法对数据的真实性及完整性进行分辨或核验,因此本文内容可能出现不准确、不完整、误导性的内容或信息,具体以公司公告为准。如有疑问,请联系biz@staff.sina.com.cn。